第五届长白山粉雪节开幕 访哈密富了农户清晨

时间:2024-05-14 07:09:35来源:冷眼相待网作者:时尚

本报记者 孙 懿《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2月30日   第 05 版)

第五届长白山粉雪节开幕 访哈密富了农户清晨

第五届长白山粉雪节开幕 访哈密富了农户清晨

第五届长白山粉雪节开幕 访哈密富了农户清晨

湛蓝清澈的甜蜜天空下 ,白雪勾勒出轮廓的访哈密天山仿佛正张开热情的双臂,迎接着远方的品边城记www.vv6666.com【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来客。

冬日,甜蜜记者走访了坐落在天山东麓的访哈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这里曾是品边城记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古以来就是甜蜜多民族聚居 、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访哈密地区 ,也因盛产香甜可口的品边城记哈密瓜而闻名于世 。如今,甜蜜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访哈密哈密,正在各族人民的品边城记团结协作和不懈努力下展现出新的活力,人们的甜蜜生活如哈密瓜一般幸福甜蜜。

一杯驼奶,访哈密富了农户

清晨,品边城记天刚擦亮,克然木·吾吉一如往常准时走进驼舍 。摘下皮手套,拉高帽沿,克然木目光如炬,仔细确认着每一峰骆驼的情况。

这里是位于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的众合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克然木是合作社的检疫员。“骆驼们吃得怎么样?状态好不好 ?有没有生病 ?”用克然木自己的话说,他是骆驼们的“私人保健医生”。

合作社里,100多峰骆驼膘肥体壮 ,大小骆驼分栏管理,井然有序  。合作社的www.vv6666.com【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负责人努尔艾力·喀斯木是一位干练的90后小伙儿 。“这些骆驼每天能产奶300多公斤 ,净收入上万元。”谈起合作社的情况,努尔艾力如数家珍 ,“还有800多峰骆驼由专人养在戈壁滩上,它们可都是我们合作社的宝贝!”

5年前 ,原本在淖毛湖镇一家新能源企业上班的努尔艾力回到下马崖乡 ,接手了父亲建立起的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 ,合作社骆驼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年收入已达200多万元 。不仅自己腰包鼓起来了 ,努尔艾力还实现了带领农牧民增收的愿望 。合作社托管了下马崖乡88户 、苇子峡乡43户农牧民家的骆驼,每年给农户分红50多万元。

“以前没有合作社的时候,我们自己养骆驼难得很 !赶到滩子上去,骆驼走丢了 、被狼吃了,都是常有的事 。”克然木回忆道 。现在农户们把骆驼托管给合作社,养殖 、防疫都由合作社专业统一管理,“安全得很 !放心得很 !”除了做检疫员每月能拿到4000元的工资外,克然木自家的20峰骆驼也托管在合作社里,每峰骆驼每年能得到1000元的分红,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

在合作社的挤奶大厅里  ,十几峰骆驼整齐“列队”  ,挤奶工吾木提·托列吾汗正熟练地操作设备给骆驼挤奶 。见记者凑过来 ,她连忙示意不要靠太近。“别看骆驼这么大个儿 ,可是怕人呢!生人一来就不出奶,只熟悉我俩 。”吾木提和丈夫都在合作社工作,一个挤奶 ,一个赶骆驼 ,两口子一个月加起来能挣一万块钱。

距离下马崖乡80公里外的盐池镇农产品加工园区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29岁的阿曼古丽·条良正一丝不苟地检验着驼奶样品。新鲜度、杂质度、营养指标检测 、微生物检测……送进厂的每批鲜奶 ,都要经过几十项检测 ,合格后才能进入生产线。众合合作社的驼奶,都是运往这家企业加工成驼奶产品 ,再销往各地 。

2017年,阿曼古丽从塔里木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后,便一头扎回家乡的戈壁荒滩。从最初的化验员 ,到化验主管,再到如今的技术经理,6年时间 ,阿曼古丽与这家河南援疆企业一起成长 ,收入也从最初的每月3000元,增加到年薪20多万元 。“靠着自己的双手,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甜 ,更重要的是 ,在这里干的是我喜欢的专业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

谈及未来 ,阿曼古丽希望通过进一步学习 ,参与公司的产品研发 ,“研发出更好的产品,提升驼奶产品的附加值,就能帮助更多的骆驼养殖户” 。

哈密市是新疆骆驼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 ,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被自治区列为天山北坡现代驼产业贸易核心区经济带,目前全市有规模化骆驼养殖合作社12家 、骆驼产品加工企业2家。骆驼,这个曾经丝绸之路上的“沙漠之舟”,如今已变身为兴边富民的“产业之舟” 。

一所学校 ,温暖人心

晚上6点50分,是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住宿生们的晚餐时间 。这会儿的学生食堂 ,同学们正一边用餐,一边交流着一天的学习情况和校园里发生的新鲜事儿。

“祝你生日快乐!一,二 !”忽然间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大家一齐打着拍子唱起了生日歌 ,整个食堂霎时间充满了温馨的气氛。

歌声与掌声一落 ,记者马上好奇地问身边的同学:“是谁过生日呀 ?”“是夏合 !”循声望去,一个女孩脸上略带腼腆却又难掩激动地笑着向记者示意。

女孩是九年级6班的夏合努尔·亚生。她说  ,每当有同学过生日  ,学校都会组织大家这样齐唱生日歌  。今天轮到自己收到生日祝福,夏合努尔心里满满的幸福感。

豫哈实验学校是由河南省全额援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9年投入使用,目前有2700多名各族学生就读。

在豫哈  ,记者听到师生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幸福” 。

从学生食堂出来 ,学校党总支书记马冬茹告诉记者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味蕾 ,学校专门请老师、学生 、食堂主任组成了“膳食委员会”,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学生们的想法 ,结合时令与学生需求设计食谱。不少学生都说 ,在学校吃得比在家里都好 。

在学生宿舍 ,每一间门口都有一块小小的形象展示牌,上面有宿舍成员们的合影和宿舍格言 。七年级5班的阿伊夏·买买提,小升初从五堡镇的小学考入豫哈 ,因为家远 ,选择了住校。“我们的宿舍真的就像一个小家一样 ,每个宿舍都有老师担任的‘小家家长’ ,不仅照顾我们的生活 ,有不开心的事情还可以向她们倾诉。”阿伊夏说 ,自己和宿舍的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大家还经常分享自己家乡和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

喜欢画画的阿伊夏参加了学校的绘画社团 ,社团活动让她觉得校园生活非常充实。在放学后的体育馆里  ,记者看到,舞蹈社团的同学们跳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舞蹈,戏曲社团的同学们在学唱京剧 、豫剧……校长吾其空·卡得尔说 ,学校以社团为载体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 ,成立了29个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社团。在设置社团和课程时 ,将各民族文化融合了进来 。

作为“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2020年以来 ,豫哈先后有46名河南援疆教师前来工作  。说起援疆教师 ,九年级语文老师 、年级组长阿衣木古丽·阿布力米提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 :“援疆老师们把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带过来了 ,在各个学科都能起到引领作用。他们的专业水平 、以校为家的奉献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与学生相处得特别和谐 ,学生们也特别爱听他们的课 。”

已经任教27年的阿衣木古丽3年前来到豫哈交流轮岗。她坦言,这里是她工作过的学校里软硬件最好的,“能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很幸福 ,能在这里教学的老师也很幸福” 。

近年来,哈密市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并依托河南对口援疆的机遇 ,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实现了适龄儿童由“上学难”到“有学上、上好学”的重大转变 ,满足了千家万户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

一场聚会,迎接新春

一夜雪,哈密的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这个冬天格外冷  ,但哈斯木·牙合甫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因为雪季来了 ,就可以举办阔克麦西热甫了。

“阔克”是维吾尔语“青苗”的意思,“麦西热甫”意为聚会。在哈密的乡村,每年初冬瑞雪之后,维吾尔族群众都有举办阔克麦西热甫的习俗 。当地农民用歌舞聚会的形式,表达平安过冬和迎接新春的美好祈愿 ,直到来年春分日的诺鲁孜节到来时才结束  。阔克麦西热甫既有欢快的民族歌舞 、动物模拟舞表演 ,也有诵读民谣、咏诗对歌、幽默讲说、智力测试 、游戏竞技等丰富的文化活动 。

哈斯木·牙合甫是阔克麦西热甫的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能够组织举办完整的阔克麦西热甫。出生在五堡镇斯堡村的哈斯木,父亲是一位能歌善舞的民间艺术家 。受爸爸影响 ,哈斯木从小就对阔克麦西热甫有着浓厚的兴趣 。

头戴花帽 ,一身灯芯绒绣花长衫,红光满面的哈斯木,手中的手鼓打出欢快的节奏  。在哈密市非遗保护中心 ,记者见到了这位今年58岁的非遗传承人。

“1981年  ,我考入哈密师范学校学音乐,毕业后一边当老师,一边跟着民间艺人学习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阔克麦西热甫,哈斯木不但在当时任教的五堡镇四堡中学开办课程 ,2007年开始还在家里免费教学。

“冬天农闲的时候,我就在院子里架起炉子 ,免费教农民学习阔克麦西热甫。”回想起那段岁月,哈斯木感慨道  ,“因为大家都是农民,平常农事忙得很 。能腾出时间来学习 ,特别不容易,大家学得特别认真 。镇上干部一看 ,有这么多人学得都不错 ,就经常组织我们外出演出。”

16年来 ,哈斯木带出了70多名徒弟,他们有的成为阔克麦西热甫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有的当上中小学音乐老师,有的成了专业舞蹈演员 。舞蹈演员胡西丹·可尤木就是其中一位 。“5岁的时候 ,我在一场阔克麦西热甫上跳舞 ,哈斯木老师觉得我很有舞蹈天赋,就带着我学习 。”胡西丹说 ,在哈斯木老师教导下,自己对阔克麦西热甫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来要在更大舞台上展现阔克麦西热甫的魅力 。

近年来,得益于哈密市从资金和政策上对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支持 ,阔克麦西热甫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哈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都喜欢办麦西热甫 。”哈斯木说 ,“阔克麦西热甫的主题是迎春 。如今它的春天来了  !我要把这项非遗传承好 ,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相关内容